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能孤立存在的社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防冻剂的“CGIs”与“遗产社区”    

Never Alone: Communities“CGIs”and“Heritage Communities”as Antifreeze for UNESCO's 2003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克.雅各布[1,2] 唐璐璐[3]

Marc Jacobs,Tang Lulu,FARO

机构地区:[1]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2]比利时"佛兰德文化遗产中心"(FARO) [3]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

出  处:《西北民族研究》

年  份:2018

卷  号:0

期  号:2

起止页码:12-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普通刊

摘  要:本文明确了"社区""群体"和"个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15条)的三重奏常常被简化为"社区"的这一现状并试图矫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以使用首字母缩略词"CGIs",或者强调群体和网络的重要性,甚至调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工具。但如果这种简化情况不能避免,则可以利用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没有定义"社区"这一点,用"遗产社区"(欧洲委员会2005年《文化遗产社会价值框架公约》第2条)的概念替代"社区"——尤其是在引入了人与组织的网络这一观念的佛兰德政策变体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关 键 词:CGIs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鲁公约  遗产社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分 类 号:K89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