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连木容器苗生长对缓释肥的响应
The growth response of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containerized seedlings to slow-release fertiliz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ONG Xiehai;GUO Huanhuan;LIU Yong;HE Guoxin;XUE Dunmeng;LI Cheng(Key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Forestr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Beijing Dadongliu Nursery, Beijing 102211, China)
机构地区:[1]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2]北京市大东流苗圃,北京102211
基 金:北京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项目(CEG-2015-01;CEG-2016-01)
年 份:2018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117-1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INSPEC、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和养分状况对缓释肥的响应规律,筛选最佳施肥量。【方法】设置3个包膜缓释肥(美国奥绿肥5号)施肥量(0.4、0.8、1.6 g/株)和1个空白对照(未施肥),生长季末测定4个处理下苗木形态指标、养分状况和根系发育情况。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苗木生长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差异,同时将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与施肥量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最佳施肥量。【结果】苗木地径、苗高、全株生物量、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氮、磷、钾含量随着缓释肥施肥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其中施肥量为1.6 g/株时达到最大,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分别为24.0 cm、4.9mm和3.9 g/株。根茎比则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减少,对照最大为2.8。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与施肥量构建的数学模型R2均大于0.95。【结论】低施肥量下养分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长,随着施肥量增加,大部分养分开始往地上部分转移,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地下部分的第1径级(0<d≤0.5 mm)和第6径级(d>3.0mm)根随着施肥量增加显著增加。综合5个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黄连木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肥量在1.28~1.95 g/株之间。
关 键 词:黄连木 缓释肥 施肥量 生物量 根系特征
分 类 号:S723.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