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方距今八千年前后粟、黍的传播及磁山遗址在太行山东线的中转特征
The Transmission of Millet and Broomcorn Millet Around Eight Thousand Years in North China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Cishan Site in the East Line of Taihang Mounta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法国巴黎第十大学 [2]法国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年 份:2018
卷 号:0
期 号:1
起止页码:229-2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_E2017_2018、NSSD、RWSKHX、核心刊
摘 要: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发生于万年前后的桑干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拒马河流域,在九至八千纪的暖、冷气候变化期间开始向外传播,至八千年前后已在西辽河流域、渭河上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早期的粟作种植。粟、黍遗存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别显示,二者在8000年前后的种植活动,主要发生自然生境适宜的地区,但也可能与不同文化类型的种植传统有关。在8500之后的寒冷期,迁徙人群主要沿太行山东麓走廊南下。磁山遗址的种种特质表明,该地区在8000年前后曾被开发成重要的中转基地,并与磁山文化的北部类型及南部的裴李岗文化共同构成了原住地、中转地和新定居地文化。移民在南下过程中形成的规模化的社会组织模式,也极大了促进了早期粟作农业在裴李岗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进程。
关 键 词:新石器文化早 中期 中国北方 粟 黍的早期传播 磁山文化特征
分 类 号:K8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