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评价    

Effects of Tongxie Yaofang in treating IBS-D rats with 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spleen deficienc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北华[1] 王微[2] 王凤云[1] 唐旭东[1]

ZHANG Bei-hua;WANG Wei;WANG Feng-yun;TANG Xu-dong(Xiy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s,Beijing 100091,China;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eijing 100039,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2]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出  处:《中华中医药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03393,No.81173209,No.81373580)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10

起止页码:4341-43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子分离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和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采用自制测压计检测各组大鼠的痛觉阈值,观察造模结束后的大便积分,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悬尾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特征,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间苯三酚法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检测近端结肠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C),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组织中的嗜铬细胞(E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痛觉阈值明显降低,大便积分增加,旷场穿格数、站立数明显减少,糖水偏好率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血IgA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CD3+CD4+亚群比例升高,CD3+CD8+亚群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0.05);血清D-木糖含量降低、5-HT水平升高(P<0.05);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EC数量增加,近端结肠MC数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的痛觉阈值升高,旷场穿格数、站立数升高,糖水偏好率升高,悬尾不动时间缩短(P<0.05);血清5-HT水平降低,末端回肠EC数量减少,近端结肠MC数量减少(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降低IBS-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改善其抑郁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5-HT水平,减少肠组织中EC和MC的数量。

关 键 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痛泻要方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肥大细胞 嗜铬细胞

分 类 号:R285.5[中药学类] R-332[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