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寄生桑树的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试验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st of Inonotus hispidus Parasitizing on Mulber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永学[1] 王晖[1] 张东豪[1] 杨帆[1] 甄占萱[1] 杨贵明[1]

机构地区:[1]河北省高校特产蚕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

出  处:《蚕业科学》

基  金:承德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No.201312)

年  份:2016

卷  号:42

期  号:6

起止页码:1085-10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_E2015_2016、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到寄生于桑树树干的野生粗毛纤孔菌并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对人工培养各阶段粗毛纤孔菌生长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是:(1)在野生粗毛纤孔菌的菌种(母种)分离培养阶段,用25μg/m L氯霉素溶液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菌种分离培养过程的细菌感染;(2)原种培养阶段,当菌丝生长至2 cm厚时通过人工拍瓶混匀培养基可显著加快原种菌丝的生长,菌丝长满培养瓶的时间较未经混匀处理的缩短约5 d,且用谷粒培养基较麦粒培养基更为适用;(3)栽培生产子实体阶段,采用桑枝培养基较桦木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产量,其中用1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比用多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产量高,多年生桑枝+棉籽壳培养基可以加快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速率,但对子实体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桑园中以桑树行间搭建小拱棚进行的粗毛纤孔菌栽培试验中,用新桑枝培养基培养的菌袋在树阴下(最大光照强度为1 800 lx,温度20~33℃,相对湿度>80%)成功培养出子实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可以采用桑枝培养基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粗毛纤孔菌的人工培养。

关 键 词:粗毛纤孔菌  桑枝培养基  子实体 人工栽培

分 类 号:S567.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