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of crop phenology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彦茜[1] 肖登攀[1] 柏会子[1] 陶福禄[2]

ZHAO Yanxi;XIAO Dengpan;BAI Huizi;TAO Fulu(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Hebe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hijiazhuang 050011,China;Key Laboratory of Land Surface Pattern and Simulation,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

机构地区:[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11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地理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0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5302017);河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资助项目(2018G03)~~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2

起止页码:224-2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作物物候  生育期 驱动因子  作物模型

分 类 号: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