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变  ( EI收录)  

Evolution of accessibility spatial patter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1976-2016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兴川[1] 曹小曙[2,3] 李涛[2,3] 吕敏娟[1]

GAO Xingchuan;CAO Xiaoshu;LI Tao;LV Minjua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Northwest Land andResource Research Cent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Key Laboratory forUrbanization and Land Environment Geo-simulation in Northwest China,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710119 [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西安710119 [3]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19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1284,41671160,41501120)~~

年  份:2019

卷  号:74

期  号:6

起止页码:1190-12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青藏高原地区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理—生态—人口—交通单元,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分析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演化特征,并以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为节点,采用网络分析的时间距离计算模型探讨其通达性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网络复杂性、区域连通性增强,初步形成格状交通网络;②青藏高原地区中心城市、县城之间的平均最短通达时间已极大缩短至11.89 h、18.84 h,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格局,时空收敛效应显著,通达性变化程度与其初始值有关;③中心城市为该地区的发展极,其与周围城市通达状况有极大提高,可达时间平均值下降到16.49 h;④中心城市和县城交通圈演变过程一致,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到最近城市、县城的通达时间不断缩小,沿重要交通干线已形成中心城市4 h、县城2 h短时交通圈连片分布格局,湟水河谷地、一江两河地区逐渐形成交通廊道,乡镇对外交通联系得到改善。

关 键 词:交通网络 通达性 空间格局  青藏高原地区  

分 类 号:U491[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