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on Canola Yield and Lodging Related Indi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蒯婕[1] 左青松[2] 陈爱武[3] 程雨贵[4] 梅少华[5] 吴江生[1] 周广生[1]

KUAI Jie;ZUO Qing-Song;CHEN Ai-Wu;CHENG Yu-Gui;MEI Shao-Hua;WU Jiang-Sheng;ZHOU Guang-Sheng(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Hubei Department of Rape Production Management, Wuhan 430070,China;Yich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chang 443004, China;Wuxue Bureau of Agriculture, Huanggang 435400, China)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3]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0 [4]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4 [5]武穴市农业局,湖北黄冈435400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30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1B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C-00510);高校自主科技创新基金(2013PY001)资助~~

年  份:2017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875-8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EBSCO、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建立与油菜相匹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设置3种栽培模式即常规栽培(FP)、超高产栽培(SP)和高产高效栽培(HH),于2013—2014年在湖北枝江单季稻区用中熟油菜品种华双5号,武穴双季稻区用早熟品种华早291选择不同肥力田块(高肥力、低肥力)进行试验,测定3种栽培模式下油菜生物量和生育期间的光能资源利用率、产量、田间倒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FP相比,在高、低肥力下,SH和HH均提高了各时期的光能截获率和光能利用效率,HH模式薹肥施用比例高,在后期光能截获率下降速率最低,仍保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SH模式和HH模式下,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FP模式,且以SH模式最高。株高、根冠比和抗折力均表现为SH>HH>FP;倒伏指数与倒伏角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不同地力条件下均表现为SH>FP>HH。综上,HH模式的籽粒产量虽略低于SH模式,但不显著,而后期倒伏显著降低。与SH模式相比,HH模式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投入和施肥次数,起到了"以密抗倒、以密省肥"的效果,机械收获效率显著提高,可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关 键 词:油菜 栽培模式 产量  倒伏 光能利用

分 类 号:S56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