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明代缪希雍脾阴学说内涵探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冯亚慧[1] 谷建军[2]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院,沈阳110032

出  处:《江西中医药》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35)

年  份:2017

卷  号:48

期  号:12

起止页码: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脾阴学说在明代逐渐形成,明代医家缪希雍在这一学说的理论与应用上均颇具独创性。其所谓脾阴的功能主要是运化水谷与濡养四肢百骸,脾阴虚证的病机为运化失司、濡润无权、阴虚内热,以脾气不降为特点,证的实质即为脾气虚与阴虚内热之合证。缪氏对脾阴虚的论治宗李东垣法,以脾气升降失常为核心,在湿化成药补脾胃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燥降收类药滋阴润燥,配以寒沉藏类药降气泻火,形成了独特的甘寒滋润益阴法。

关 键 词:缪希雍 脾阴虚 脾气不降  滋阴降火

分 类 号:R-0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