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差异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EI收录)  

Differential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Subsalt and Suprasalt Strata in Kuqa Depression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克基[1,2] 漆家福[2] 马宝军[1] 孙统[2] 张希晨[2] 张帅[2]

YANG Keji;QI Jiafu;MA Baojun;SUN Tong;ZHANG Xichen;ZHANG Shuai(College of Resource,Hebe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00,Hebei,China;College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机构地区:[1]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出  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03-004);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KCJSX2017091)联合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42

期  号:2

起止页码:211-2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与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特殊的受力环境使其构造变形机制具有特殊性。依据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新的地震解释方案,并据此分析该地区盐上、盐下层构造变形几何形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构造变形可分为两部分,包括由基底卷入的高角度正断层后期挤压形成的反转断裂系统,以及主断裂下盘发育的次生盖层滑脱逆冲叠瓦断裂系统。盐上层构造变形为褶皱相关断层,其演化经历了基底断裂向上传递形成传播褶皱、差异压实作用诱发底辟褶皱、以及褶皱核部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形成破冲断层等多个阶段。盐下层基底卷入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盆山过渡带伸展环境,而叠瓦式盖层滑脱断裂系统和盐上层构造变形主要形成于中新世-第四纪的挤压构造环境。盆山过渡带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在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场的转换控制了盐下层构造变形机制,而盐上层构造变形受到基底断裂复活、差异沉积负荷、膏盐岩底辟上涌、挤压应力增强以及北部山前地形高差等众多因素影响,且不同演化阶段主控因素有所差异。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盐上层变形机制和毗邻区带相比有较大差异,这与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以及构造应力在盐下和盐上地层向前陆方向传递的方式和距离不同等因素有关。

关 键 词:克拉苏构造带 构造演化  变形机制  差异控制因素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