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转移支付降低了中国式财政纵向失衡吗    

Does Transfer Payment Mitigate the Vertical Fiscal Imbalanc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储德银[1] 迟淑娴[2]

CHU Deyin;CHI Shuxia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33030;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4330)

机构地区:[1]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处:《财贸经济》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财税政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机制与效应比较研究"(16AJY022);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财政体制垂直失衡形成机制;激励结构与平衡策略研究"(15ZDA016);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 ZD18)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9

起止页码:23-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财政纵向失衡  转移支付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分 类 号:F812.2[财政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