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山东青岛大珠山遗址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Late Pleistocen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human occupations of the Dazhushan Paleolithic site in Qingdao, Shandong,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Jian;ZHOU Xinying;LONG Hao;CHEN Fuyou;LI Feng;CHEN Pengyu;GE Junyi;LI Xiaoqiang(Key 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and Human Origins,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4;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Institute for Archaeology and Culture Conservation of Qingdao,Qingdao 26600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4]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266003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CB953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75)。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4
起止页码:640-6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RWSKHX、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市首个具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更对探讨早期人类的生存适应和迁移扩散等问题具有深远意义。解译遗址中的环境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花粉和磁化率等指标,重建了该遗址所在区域的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大珠山遗址的光释光年龄为65.7-52.9ka,对应MIS4-MIS3c;2)从MIS5b到MIS3b(86.0-45.0ka),区域植被经历4个演替阶段,依次为落叶林草原、落叶阔叶林草原、温带草原和疏林草原,其反映的气候趋势与区域背景下的环境变化过程基本一致;3)MIS4-MIS3c期间迅速回暖的气候,稳定适宜的生存环境,均为早期人类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背景。随后气候转冷,海岸线后退,该地区的人类遗存明显减少,可能指示人类活动减弱或者迁出。这种不同时期内的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明气候主控下的生存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近海地区早期人类的适应策略。
关 键 词:旧石器时代 大珠山遗址 滨海地区 光释光 花粉分析
分 类 号:P5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