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响应面法优化罗汉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OPTIMIZATION OF EXTRACION PROCES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FLAVONOI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Haiquan;CHEN Youfa;HUANG Qinying;NONG Kelia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532200,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基 金:广西教育厅201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517);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6JX001)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6
起止页码:65-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优化罗汉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变量,罗汉果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研究罗汉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供试菌,测定了罗汉果总黄酮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得到罗汉果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18 min,料液比(g/mL)1∶27,在此优化条件下,罗汉果总黄酮提取量为5.618 8 mg/g,与模拟值(5.619 7 mg/g)相接近。抑菌试验表明,罗汉果总黄酮对7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活性大小为:黑曲霉>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罗汉果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25 g/mL,对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0.125g/mL,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MIC为0.062 5 g/mL。试验证实罗汉果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为开发新型罗汉果天然抑菌防腐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罗汉果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总黄酮 提取
分 类 号:TS20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