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常压页岩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 EI收录)
Formation mechanism,distribution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Nie Haikuan;Wang Hu;He Zhiliang;Wang Ruyue;Zhang Peixian;Feng Yongmi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 China;Sinopec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Gas Exploration&Production,Beijing 100083 China;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Development,Sinopec East China Company,Jiangsu Nanjing 210011 China)
机构地区:[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1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72124;No.41202103)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131-1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常压页岩气藏的压力系数和含气量较低,地层能量较弱,具有中—低丰度、中—低品位、资源总量大和储量规模大等特征。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藏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地质背景与富集条件,但其类型、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不明。基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和地质解剖,探讨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藏的类型、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提出了常压页岩气藏勘探开发的前景与技术对策。研究认为,常压页岩气藏主要包括优质页岩缺失/减薄型、早期逸散型、断裂破坏型和残留向斜型4种类型。常压页岩气藏的分布与富集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通过对常压页岩气藏的类型、特征和形成机制等综合分析,认为残留向斜型常压页岩气藏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开发类型。地质评价中应聚焦在靠近盆地、抬升时间晚、残留向斜面积大、远离深—大断裂且裂缝封闭时间早的地区开展研究,优选靠近向斜核部、构造稳定、相对高压力系数和埋深适中的区域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对策上,建议钻井上采用低泥浆密度钻井液,压裂上采取少段多簇、大排量、中等液量和高砂量,以此来实现经济有效的体积改造。该研究成果将为常压页岩气的地质评价和勘探实践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页岩气藏 常压 形成机制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分 类 号:TE1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