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三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    

Analysis of resistance of two elite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ultivars to three species of aphids using EPG techniques and their potential resistant substa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祝愿[1] 王梦馨[1] 崔林[1] 沈子尧[2] 周建松[3] 韩宝瑜[1]

Zhu Yuan;Wang Mengxin;Cui Lin;Shen Ziyao;Zhou Jiansong;Han Baoyu(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 Quarantine,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Zhejiang Province,China;Extension Station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f Tongxiang City,Tongxiang 314500,Zhejiang Province,China;Extens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of Tongxiang City,Tongxiang 314500,Zhejiang Province,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 [2]桐乡市农机推广站,浙江桐乡314500 [3]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桐乡314500

出  处:《植物保护学报》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7C14000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7R409055)

年  份:2019

卷  号:46

期  号:2

起止页码:425-4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关 键 词:杭白菊 菊蚜  抗蚜性 刺吸电位技术  抗性物质

分 类 号:S436.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