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TAN Yu-lan;YANG Feng;CHEN Chao;MO Ben-tian;HAO Jun;ZHOU Li(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Guiyang 550025,China;Guizhou Extension Station of Grassland Technology, Guizhou Guiyang 550025,China;Institute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zhou Guiyang 550005, 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25 [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与评价”(31560670);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饲用葛藤优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与示范”[黔科合支撑(2018)2258];贵州省教育厅学位办项目“贵州省畜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GZZ2017001)
年 份:2019
卷 号:32
期 号:5
起止页码:1133-11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_E2019_2020、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明贵州西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盘州市农田、弃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及林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林地土壤的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农田土壤的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4.01%~48.38%,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土壤pH为4.59~5.53,以农田最小;林地、人工草地及弃耕地的阳离子交换量高于天然草地和农田;有机质含量为28.40~76.27g/kg,其中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次之,弃耕地和农田较小;农田的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且有效性指数均小于0.9;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有效性指数为6.50~14.65。土壤质量为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土壤有效性综合指数林地为农田的1.68倍。【结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质量优于农田和弃耕地,为区域土壤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 理化性质 质量
分 类 号:S158] S151.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