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节水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晚稻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Modes on Nitroge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Late Rice under Water-saving Condi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文涛[1] 龙文飞[1] 戴炜[1] 傅志强[1]

ZHOU Wentao;LONG Wenfei;DAI Wei;FU Zhiqiang(College of Agricultur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entral China Crop Cultivation Observatory and Experiment St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angsha 410128,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  处:《华北农学报》

基  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NK2125);湖南双季稻三熟区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构建集成研究与示范(201503123-05)

年  份:2019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147-1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讨“早水晚用”节水条件下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单株氮素积累量随时间的增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水稻不同阶段单株氮素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序为分蘖-齐穗期(25.18%~68.01%)、播种-分蘖期(23.47%~58.47%)、乳熟-成熟期(5.39%~27.25%)、齐穗-乳熟期(0.52%~12.51%),单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分蘖-齐穗期(148.28**)、乳熟-成熟期(105.05**)、播种-分蘖期(71.65**)、齐穗-乳熟期(57.26**);水稻茎鞘、叶片氮素积累量占植株总生物量比例(含氮率)随水稻的生长总体呈降低的趋势,氮素积累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齐穗期达到最大;穗部氮素含氮率随水稻的生长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积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产量与乳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0.87*),与分蘖-齐穗期和齐穗-乳熟期2个阶段单株氮素积累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穗部含氮率呈不显著负相关。成熟期不同处理间的植物氮素吸收积累量以及水稻叶片、茎鞘、穗部含氮率以早稻旋耕人插人收+晚稻免耕抛栽机收+增苗节氮这种处理方式最大。

关 键 词:水稻 节水 种植方式  氮素 吸收利用  

分 类 号:S14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