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评价    

Pyramiding and evaluation of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genes in 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estorer l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安宁[1,2] 刘毅[1,2] 王飞名[1] 谢岳文[2] 孔德艳[1] 聂元元[3] 张分云[1] 毕俊国[1] 余新桥[1] 刘国兰[1] 罗利军[1,2]

ZHANG An-Ning;LIU Yi;WANG Fei-Ming;XIE Yue-Wen;KONG De-Yan;NIE Yuan-Yuan;ZHANG Fen-Yun;BI Jun-Guo;YU Xin-Qiao;LIU Guo-Lan;LUO Li-Jun(Shanghai Agrobiological Gene Center, Shanghai 201106, China;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Jiangxi Super R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Nanchang 330200, Jiangxi, 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201106 [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3]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江西南昌330200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上海市种业发展项目(2019-02-08-00-08-F01110);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2018-02-08-00-08-F0155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0304)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45

期  号:11

起止页码:1764-17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虫品种是目前公认最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策略。本研究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回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9、Bph14和Bph15单独和聚合导入到节水抗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获得了一系列含有单基因、双基因、三基因和四基因的改良系。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进行褐飞虱抗性鉴定,评价这些基因在旱恢3号背景下的效应及相互作用。表明单基因改良系中,Bph9的抗性最强,且Bph9>Bph6>Bph15>Bph14;在聚合改良系中,抗性均优于单基因改良系,四基因聚合改良系的抗性最强,不同基因型组合的抗性效应是Bph6+Bph9+Bph14+Bph15>Bph6+Bph9>Bph6+Bph9+Bph14>Bph6+Bph9+Bph15>Bph6+Bph14+Bph15>Bph9+Bph14+Bph15>Bph14+Bph15。在自然条件下,改良系与旱恢3号在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与旱恢3号相仿或略差。本试验表明单独和聚合导入Bph6、Bph9、Bph14和Bph15基因能显著提高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这4个基因的加性效应明显,可为今后节水抗旱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关 键 词:育种  褐飞虱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评价 节水抗旱稻

分 类 号:S435.11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