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浙江省春季至夏初飑线分型及对比分析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QUALL LINES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IN ZHEJIA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文娟[1] 郦敏杰[2] 李嘉鹏[1] 彭霞云[1] 赵放[1]

LI Wen-juan;LI Min-jie;Li Jia-peng;PENG Xia-yun;ZHAO Fang(Zhejia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Hangzhou 310017,China;Hangzho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Hangzhou 310057,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 [2]杭州市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

出  处:《热带气象学报》

基  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雷达与数值模式融合的短时强对流预警技术”(2017C03035);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浙江省西南急流型飑线的成因及结构特征”(CMAYBY2019-046)共同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4

起止页码:480-4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CD、CSCD_E2019_2020、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根据大尺度背景场的差异,将影响浙江省的七次飑线过程分为两种类型:冷涡类西北气流型和槽前西南急流型。通过环境场和雷达结构特征提炼异同点,结果表明:飑线系统发生在高空槽配合地面低压发展的有利环境场,对流层中高层相对干冷的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在对流发展区建立显著的条件不稳定层结。西北气流型由东亚大槽后干冷平流的强迫作用及925hPa至地面辐合线触发产生,生命史长、强度强是主要特点;西南急流型飑线多发生在江淮低压冷锋南下型的地面形势场,西北东南移向的飑线主要由锋前低压系统内的冷暖交汇加上锋面抬升触发,而西南东北移向的飑线由西南急流强迫产生,低层西南急流脉动或风速辐合、地面辐合线等为触发抬升条件。T850-500大于27℃,可以较好表征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场,Bli、BCAPE等指示意义显著,而K指数和Si指数对西北气流型飑线无指示意义。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飑线回波的组织化及回波垂直结构的倾斜;径向速度场的大风速区和MARC特征是飑线的共同特征,大风速区能直观地判断大风的位置和强度;阵风锋易出现在自北向南的强对流系统中,和阵风锋相交的回波强度强,持续久,易产生冰雹;冰雹回波在径向速度图上通常存在强的切变辐合或中气旋等共同特征。

关 键 词:飑线分型  触发机制 雷达特征 对流指数  风垂直切变  

分 类 号:P445[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