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庄子的“不得已”之说及其思想的入世性    

Understanding This-worldliness in Chuang-tzu's Thoughts from His Theory of Unavoidabil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徽[1]

Chen Hui(Department of Philosoph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92

出  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上海市社科规划"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出土简帛文献与道家思想从先秦至汉代的衍变"(项目批准号:2018ZJX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19

卷  号:61

期  号:3

起止页码: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SCI、CSSCI2019_2020、IC、NSSD、PROQUEST、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关于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学界常以主观境界解之。若此,则逍遥必将无关乎世事、漠然于生生之道,从而无所依托、流于主观冥想或虚无寂灭。欲真正通达庄子所谓的逍遥,不可不明其"不得已"之说。在庄子的思想里,"不得已"之义实有两重:一为人生在世的无可奈何性,此为"不得已"的第一义,亦即它的基本义;一为人之于世界、之于诸物的感应之自然,此为"不得已"的第二义。其中,前义之"不得已"乃"义命"(应当性)之展开,它既彰显出人之于其存在境遇的无可奈何性,也展现了世界之于人的不可逃避性。面对先天之命所赋予自己的种种"不得已"之事,人唯有尽己而为:致己之命("致命"),正己之生("正生"),并因以成物。故《人间世》曰:"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致命"或"正生"既为"游心"之所乘,亦是涵养心性、成就己德的过程。在"不得已"之两义中,前义为后义展开的前提:若无其前一义,后义之"不得已"也便失去依托。"不得已"之说充分展现了庄子思想的入世性:一方面,人无法逃避命之所限及其所意味的存在境遇,故当"致命"以"正生";另一方面,就其作为感应之自然而言,"不得已"又意味着生命的自在,即逍遥。而且,"不得已"之前义既然是其后义展开的前提,则逍遥亦是在"致命"或"正生"中实现的。逍遥不仅不断绝人与世界的原初关系,反而体现了成己和成物的内在统一。

关 键 词:庄子 不得已 致命  逍遥 入世性  

分 类 号:B22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