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兔耳痤疮模型皮损及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the General Appearance of Rabbit Ear Acne Mod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17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晨[1,2] 张玲琳[1] 柳小婧[1] 吴赟[1] 黄建华[3] 许德田[1] 邹婷[1] 王秀丽[1,2]

YANG Chen;ZHANG Linglin;LIU Xiaojing;WU Yun;HUANG Jianhua;XU Detian;ZOU Ting;WANG Xiuli(Institute of Photomedicine,Shanghai Skin Disease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433,China;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Clinical Medic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0,Chin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光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上海200443 [2]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江苏扬州225000 [3]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皮肤科,上海200433

出  处:《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158);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540273);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青计划(2017YQ066)

年  份:2019

卷  号:33

期  号:11

起止页码:1239-12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对兔耳痤疮模型皮损治疗效果和ALA-PDT治疗前后皮损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将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皮内注射于兔耳部皮肤,建立痤疮动物模型。建模后动物分为:ALA-PDT组及无干预组。通过观察皮损大体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改变评价痤疮炎症变化趋势;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ALA-PDT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4 h、24 h、4 d、7 d)IL-17及其上游转录因子RORα和RORγt的表达水平。结果兔耳皮肤注射P.acnes菌悬液可诱导痤疮样皮损。皮损大体表现,ALA-PDT组在治疗后4~24 h皮损区炎症逐渐加重;治疗后4 d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较4 h、24 h减轻;治疗后7 d皮损好转明显且优于无干预组。Real-time PCR研究结果发现ALA-PDT组IL-17、RORα、RORγt表达水平在治疗后4 h逐渐升高,24 h后进一步升高;治疗后4 d表达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后7 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ALA-PDT早期通过上调IL-17放大炎症反应,随后下调IL-17,最终有效治疗痤疮。ALA-PDT的这一调控作用可能通过两个关键转录因子RORα和RORγt实现。

关 键 词: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痤疮丙酸杆菌 兔耳痤疮模型  白介素-17

分 类 号:R758.7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