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    

Taking “Trace” as “Performance”: How Trace Management Evolved into Trace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颜昌武[1] 杨华杰[1]

Yan Changwu;Yang Huajie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探索与争鸣》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发展及其话语体系建构研究”(18BZZ066)

年  份:2019

期  号:11

起止页码:111-1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痕迹管理源于国家治理的简单化思维。通过将具体而复杂的治理实践抽象和简化为台账、文本、表格、图片、影音等可视化“材料”,痕迹管理有助于推进政策落地,完善权力监督,提升治理绩效。官僚制的档案管理原则,必然要求以有“迹”可寻的书面材料来体现行政运作的绩效,而国家治理视角的“简单化”逻辑,使得这种“迹”呈现标准化和可计量的特征,这也导致对显性痕迹的依赖和对真实绩效的忽视,从而滋生以“迹”为“绩”的痕迹主义。官僚制的负功能、国家治理视角的“狭窄性”、基层治理中的权责错位,三者交错叠加,共同促成了痕迹管理向痕迹主义的演化。

关 键 词:基层治理  官僚制 简单化  痕迹管理  痕迹主义  

分 类 号:D261.3[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