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粤北南岭典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效益预评估——基于广东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框架    

Technological model and benefit pre-eval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of typical mines in the Nanling area of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under the pilot framework of the eco-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明[1,2] 周妍[1,2] 鞠正山[1,2] 魏洪斌[1,2] 张世文[2,3]

LUO Ming;ZHOU Yan;JU Zhengshan;WEI Hongbin;ZHANG Shiwen(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Beijing 100035,China;Key Laboratory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Beijing 100035,China;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

机构地区:[1]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北京100035 [2]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 [3]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淮南23200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701)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23

起止页码:8911-89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由于历史上有色金属矿产无序开采、选矿和冶炼等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并造成下游区域土壤、水、农作物污染。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做好源头控制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典型矿山废弃地单元(废土堆)为例,提出其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关键技术,开展修复效益预评估方法和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北南岭山区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大、矿山周边水土污染严重几个方面;矿山生态修复应以防控安全隐患为基础,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同时治理矿山水土污染。构建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的"依山就势"重塑地形、"因势利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的粤北南岭废土堆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场地平整、清污分流、土壤改良、边坡生态袋植生、立体植被配置等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建立了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及净化水质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废土堆修复后生态效益预计可达到66754.25元/a。研究结果可为粤北南岭山区及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 键 词:粤北南岭  典型矿山  生态修复 工程技术模式  效益预评估  

分 类 号:X17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