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破坏及防控技术现状与进展  ( EI收录)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n overburden and surface damage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high-intensity mi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文兵[1,2] 白二虎[1,2] 赵高博[1,2]

GUO Wenbing;BAI Erhu;ZHAO Gaobo(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Center of Coal Safety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Jiaozuo 454000,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2]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焦作454000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1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810203);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资助项目(184200510003)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2

起止页码:509-5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生产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采放顶煤、大采高支架为代表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日趋增多,研究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影响及其防控技术对于实现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煤矿高强度开采定义及其主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长壁高强度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包括覆岩破坏高度理论分析、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及其判据、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以及覆岩"两带"破坏模式及其形成机理等,主要研究了覆岩破坏传递过程,提出了基于覆岩破坏传递过程的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判据及其高度计算方法,揭示了高强度开采覆岩"两带"破坏模式的形成机制。其次,基于大量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地表岩移实测资料,从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特征及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煤矿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高强度开采对覆岩与地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表生态环境、建(构)筑物等方面的负外部影响;基于高强度开采诱发的负外部影响,分析了我国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预防和控制技术及其进展,提出了煤矿高强度开采采动损坏的防控思路。研究认为我国煤炭高强度开采矿区将以开采的负外部影响一体化规律与防治、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技术研究为主,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矿区生态环境原位保护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高强度开采  负外部影响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生态环境

分 类 号:TD3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