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第二居所居民对“家”的感知与认同研究    

A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AND IDENTITY OF SECOND HOME RESIDENTS TO H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段圣奎[1,2] 苏勤[1] 张丽[3] 王金莲[1] 吴骁骁[1]

DUAN Sheng-kui;SU Qin;ZHANG Li;WANG Jin-lian;WU Xiao-xiao(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223300,China;Hotel School,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Huai'an 223003,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0 [2]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淮安223300 [3]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学院,淮安223003

出  处:《人文地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027)。

年  份:2020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55-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流动性语境下的"家"不再被视为稳定不变的概念,而是被不断建构的社会空间。第二居所赋予了传统社会中的"家"更丰富的动态内涵与独特的象征意义。文章以避暑旅游地重庆仙女山镇为例,研究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对"家"的空间想象与感知,及产生的特定认同。研究认为,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实现了对舒适空间的功能认同、对精英空间的社会认同及对家庭空间的情感认同,三者凸显出家的休闲属性、社会属性与日常属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居所表明了一种逃离现代性及满足休闲需求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规律性、重复性和循环性的生活方式,同时彰显出对身份、情感及真实性的渴望。第二居所的居住过程是家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与第一居所及流动空间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家"。

关 键 词:第二居所  避暑居民  流动性 家的地理学  认同  

分 类 号:K9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