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90-201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及动因分析
Glacier Chang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Himalayas in 1990-2015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Ji Qin;Dong Jun;Liu Rui;Xiao Zuolin;Yang Taibao(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Key Laboratory of GIS Appication,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Ecogeography,College of Earth and Em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l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 401331,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3]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063);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800541,KJQN2019005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ZH061);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科研项目(2019XJKTYB07)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3
起止页码:486-4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结合比值阈值法与目视解译提取冰川边界,分析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在1990-2015年的进退变化。结果表明:近25 a来喜马拉雅山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冰川面积由23 229.27 km^2减少至20 676.17 km^2,共减少2 553.10 km^2,退缩率为10.99%,研究时段喜马拉雅山冰川加速退缩,尤其是近5 a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研究区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 800~6 200 m范围内,且随着海拔升高冰川分布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综合分析喜马拉雅山山体海拔特征可知,5 200~5 600 m很可能是研究区的"第二大降水带"。依据山岳冰川分布特征,我们将研究区冰川分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悬冰川和平顶冰川,其中悬冰川的数量最多,山谷冰川的分布面积和平均规模最大。结合研究区周边气象格点数据,同时以12a为滞后期发现,近25a来喜马拉雅山冰川持续退缩很可能是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未来十几年内冰川仍可能处于持续退缩的状态。
关 键 词:喜马拉雅山 遥感技术 冰川进退 动因分析
分 类 号:P3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