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 EI收录)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nd core technology about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coal mine area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PENG Suping;BI Yinl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 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Institute of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修复研究院,北京100083
基 金: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资助项目(2020-XZ-13);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资助项目(Z18110006318021)。
年 份:2020
卷 号:45
期 号:4
起止页码:1211-12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开采的岩层结构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保护、煤炭开采对水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应结合煤层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工艺技术,对上覆岩层产生的裂隙发育特征与展布格局,裂隙与地表水和矿井水的导通与耦合关系,裂隙对地表生态发育与退化作用,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描述。提出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是水的保护与利用,要采用四维综合监测方法,揭示采矿全周期的地下水、表层水运移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要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煤矿区开发过程对水土资源受损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研究并形成黄河流域煤矿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构建黄河流域煤炭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调控模式。要改变传统认为煤炭开采只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念,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这一类似“松土”的作用动力,减缓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积极将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作用相结合,实现从被动防治到主动治理,使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并为其他行业应用提供借鉴。最后提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今后工作重点与发展模式,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黄河流域煤矿区 裂隙发育 水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修复
分 类 号:TD8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