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灸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进展    

Progress on Moxibustion Therapy for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小炫[1,2] 谢敏[3] 王舰[1,2] 余友金[1,2] 林淑芳[1,2] 郑约保[1,2]

ZHOU Xiaoxuan;XIE Min;WANG Jian;YU Youjin;LIN Shufang;ZHENG Yuebao(Rehabilita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 China 350003;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Fuzhou Fujian China 350003;Fuzho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 [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出  处:《中医学报》

基  金: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平台建设项目(2015Y2001);福建省卫生健康科研人才培养项目(2019-1-75);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课题(XB2018043)。

年  份:2020

卷  号:35

期  号:5

起止页码:1006-10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IC、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前,灸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多采用热敏灸、温针灸、雷火灸、隔药饼灸法等,也有运用民族特色灸法、艾慈灸、天灸、麦粒灸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者,总体疗效较好,且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研究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系统性研究,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同一灸法的临床取穴各异,操作方法及疗程尚不统一,未形成标准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各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结局指标多为主观量表评分,客观性不足;对于灸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多局限于临床疗效观察等。此外,不同研究中温针灸的治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取穴、操作标准存在不同。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增加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加强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形成疗效确切、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对灸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阐明灸法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灸法 肩手综合征 中风 热敏灸 温针灸  雷火灸 隔药饼灸 艾灸  

分 类 号:R24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