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汉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流系统分析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ana lysi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Jianghan Pla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杏[1] 张婧玮[1] 蓝坤[1] 沈帅[1] 马腾[1,2]

Liang Xing;Zhang Jingwei;Lan Kun;Shen Shuai;Ma Te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8,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8,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8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8

出  处:《地质科技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26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69301,121201001000150121)。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1

起止页码:21-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江汉平原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识别江汉平原地下水流系统分布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汉平原典型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及水化学同位素指标深入分析地下水补给过程、水岩作用及滞留时间.得出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 (Mg)型.地下水中典型离子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同位素随深度增加逐渐偏负,表现出地下水流系统呈局部与区域水流系统的特点,系统深度界限在10~20m.独立而复杂的局部水流系统在平枯水期地下水向河渠地表水排泄.根据3H的含量,局部水流为现代水,水循环交替迅速.受地形控制,中深层地下水总体由西和西北向东和东南径流,汇入汉江和长江,为区域水流系统.由于补给源的高程效应,区域水流的18O值存在明显分区,指示不同的补给来源与水流路径.山前丘陵区基本为现代水,向平原腹地纵深至汉江和长江排泄区,地下水年龄在几百年至6000a不等,水循环交替缓慢.研究发现江汉平原低洼排泄区存在区域水流的顶托补给,可为原生劣质水的分布与聚集研究提供依据.

关 键 词:地下水流系统 水文地球化学 河间地块  江汉平原

分 类 号:X1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