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Gangyao;Liang Qingqing(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Jiangsu)
机构地区:[1]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基 金: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教育信息科学基本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Y-032)资助。
年 份:2020
期 号:6
起止页码: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JST、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人工智能对构成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重构。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对"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哲学假定进行了"拆卸",使得教育主体(人)"降格"成了客体,教育客体(物)"升格"成了主体。人工智能所建构的"人与非人的交往"因遭遇到"理解难题"而行走在教育交往的"模糊地带",致使学生极有可能丧失自我,变得和机器一样机械,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终将消磨殆尽。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逻辑是一种基于知识库和逻辑规则(算法)的"计算与表征"系统,虽然这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供了支持,但依旧没有摆脱"客观主义"的窠臼,甚至还隐藏着潜在的教育危机。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教育思想 主体 知识 交往
分 类 号:G434[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