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有X”“无X”构词不对称及其认知成因    

Asymmetry of Word Formation in“you(有)+X”and“wu(无)+X”and Its Cognitive Cau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侠[1,2]

Li Xi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China,Anshan,Liaoning 114007 China;School of Liberal Arts,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机构地区:[1]鞍山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2]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华文教学与研究》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传播动态数据库建设及发展监测研究”(17ZDA30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留学生认知的复合词词义生成模式研究”(L19BYY025)。

年  份:2020

期  号:2

起止页码:86-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有X""无X"指由"有"和"无"作为参构语素构成的词语。通过量化分析,发现这两种构词形式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即"无X"在数量上多于"有X","有X""无X"在形式、语义、句法方面的不对称情况多于对称情况。这种不对称现象跟客观世界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造成二者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思维逻辑决定数量选择,认知凸显影响事物描述,"认知过程"驱使词义演变等。

关 键 词:“有X”  “无X”  不对称  认知  成因  

分 类 号:H136[中国语言文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