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71-2016年寒地大豆霜冻害时空演变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rost Damage on Soybean and Its Effect on Soybean Yield from 1971 to 2016 in Cold Reg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佳佳[1,2,3] 朱海霞[1,2,3] 宫丽娟[1,2,3] 王铭[1,2,3] 刘泽恩[4] 连萍[5] 李秀芬[1,2,3] 姜丽霞[1,2,3]

LYU Jia-jia;ZHU Hai-xia;GONG Li-juan;WANG Ming;LIU Ze-en;LIAN Ping;LI Xiu-fen;JIANG Li-xia(Innovation and Opening Laboratory of Eco-Meteorology in Northeast China,CMA,Harbin 150030,China;Meteorological Academician Workst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30,China;Forestry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Harbin 150030,China;Tong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Harbin 150030,China;Meteorological Data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3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2]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3]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4]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5]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出  处:《大豆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576,31801253);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stqx2019zd01,stqx201808)。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2

起止页码:260-2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_E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寒地大豆霜冻害演变特征,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5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基于作物霜冻害等级气象行业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墨西哥帽小波法分析大豆乳熟期轻、中、重霜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研究区各站霜冻害发生年份的产量增(减)状况。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西北部、三江平原西北部及牡丹江半山区等地为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主要发生区域。大豆乳熟期轻度、中度、重度霜冻害在1971-1980年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2011-2016年发生范围及频率最小。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发生存在3~5年短期振荡周期和20年左右的中期振荡周期。1971-2016年,霜冻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效应为主。对典型站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出现日期越早对产量的负效应越大。霜冻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霜冻等级及出现日期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对寒地大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寒地大豆  霜冻害 演变特征  产量  

分 类 号:S425] 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