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例 ( EI收录)
Vertical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 for huge thick coal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Juhugeng mining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Anmin;Cao Daiyong;Nie Jing;Qin Rongfang(College of Geosciences&-Surveying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t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No.1 Middle School of Heze Shandong Shandong Heze 2740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山东菏泽274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902170,No.41572141)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6
起止页码:691-7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北方含煤盆地广泛发育侏罗系巨厚煤储层。以青海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利用扫描电镜、压汞、低温液氮等实验方法,探讨了中侏罗统巨厚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垂向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中的孔隙较多,结构相对较好,丝质体和半丝质体含量越高,样品的孔隙结构复杂程度越低;基质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中则较少见孔隙发育,其含量越高、样品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依据镜惰比与凝胶化指数将研究区巨厚煤储层划分出3个水退旋回(旋回Ⅰ、旋回Ⅱ和旋回Ⅲ),大孔和小孔的分形维数随水退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大孔孔容、中孔孔容和孔隙度随水退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本质是水退致使丝质体和半丝质体含量增大,从而使得孔容增大、孔隙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比较3个旋回的孔隙结构可以发现:旋回Ⅰ较旋回Ⅱ和旋回Ⅲ的孔隙连通性差,整体上孔隙度的分布为旋回Ⅰ>旋回Ⅱ>旋回Ⅲ;大孔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表现为旋回Ⅲ>旋回Ⅰ>旋回Ⅱ,中孔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则表现为旋回Ⅰ>旋回Ⅱ>旋回Ⅲ,而各旋回小孔的孔隙结构相差不大。对巨厚煤储层进行旋回性划分,再比较各旋回孔隙结构的差异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巨厚煤储层物性研究方法,可以为巨厚煤储层评价及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关 键 词:巨厚煤储层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旋回 聚乎更矿区
分 类 号:TE1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