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退化典型草原狼毒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quantitative dynamics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in degraded typical stepp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丽珠[1,2] 赵欢[1,2] 吕进英[1,2] 王开丽[1,2] 刘克思[1,2] 王堃[1,2] 黄顶[1,2]

GUO Li-zhu;ZHAO Huan;LYU Jin-ying;WANG Kai-li;LIU Ke-si;WANG Kun;HUANG Ding(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Guyuan National Grassland Ecosystem Field Station,Guyuan 076550,Hebei,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2]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沽源076550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502402-5,2018YFF0213405);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81100009618031)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31

期  号:9

起止页码:2977-29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我国退化草原上常见的一种毒害草,在一些退化严重的草原上可能形成以狼毒为优势种的群落,严重影响我国天然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狼毒的枝条数将狼毒种群划分成10个龄级(Ⅰ~Ⅹ),研究了坝上地区退化典型草原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结构动态指数、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生存分析,量化狼毒种群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狼毒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狼毒幼苗充足但存活率不高;狼毒种群结构呈增长型,但种群发展过程存在波动性,特别是在第Ⅱ、Ⅷ龄级时个体数量会发生骤降,是狼毒种群自身发展的瓶颈时期;狼毒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但生存分析表明狼毒种群具有前期锐减、后期稳定的特点,主要因为Ⅰ或Ⅱ龄级狼毒的死亡密度函数(f_x)和危险率(λ_x)最大。Ⅰ龄级个体充足是狼毒种群在退化典型草原扩张的基础,但幼龄个体的转化率低可能是狼毒种群在草原退化早期无法快速扩张的原因之一。建议在草原退化早期狼毒数量有限时及早介入进行防除。

关 键 词:狼毒 年龄结构 动态指数  生存分析  存活曲线

分 类 号:S812.6[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