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现行黄河口滨海区冲淤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submerged delt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香举[1] 陈沈良[1] 付作民[2] 凡姚申[3] 王培元[4]

HAN Xiangjyu;CHEN Shenliang;FU Zuomin;FAN Yaoshen;WANG Peiyu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Institute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Coast Science,Dongying 257000,China;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YRCC,Zhengzhou 450003,China;Gudong Oil Production Plant,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 257000,China)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2]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东营257000 [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4]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

出  处:《海洋通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405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6214)。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567-5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黄河入海流路人工改道清8汊后,受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干预影响,入海水沙出现新的情势,河口滨海区水下地形也发生相应调整。本文基于1997-2018年实测水深断面资料,建立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综合研究了黄河口滨海区冲淤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8年黄河口滨海区整体呈淤积状态,累积淤积量为5.36×108m3。从时间上来看,水下地形演变经历3个阶段:缓慢冲刷(1997-2002年)、快速淤积(2002-2007年)、缓慢淤积(2007-2018年)。从空间上来看,现行河口区呈淤积状态,而孤东近岸和老河口区呈冲刷状态。在水下地形不同的发展阶段,维持冲淤平衡的临界输沙量也有所不同,调水调沙之前为1.65×108t/a,调水调沙以来为1.09×108t/a。来水来沙对河口滨海区的冲淤演变起着主导作用,2016-2017年调水调沙中断,河口滨海区大面积冲刷。2018年防洪调度的实施使水下地形迅速淤积。黄河口滨海区演变除了受来水来沙的直接影响,还受泥沙粒径和口门位置的影响。

关 键 词:黄河口滨海区  水下地形 冲淤演变 调水调沙 泥沙粒径 输沙量临界阈值  

分 类 号:P736.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