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and fertilization on soil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nd diversities in rice-wheat rotation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Hanlin;BAI Naling;ZHENG Xianqing;LI Shuangxi;ZHANG Juanqin;ZHANG Haiyun;ZHOU Sheng;SUN Huifeng;LYU Weiguang(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1403,China;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Farmland Conservation Experiment Station of Ministry Agriculture,Shanghai 201403,China;Shanghai Low Carbo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1403,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上海201403 [2]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1403 [3]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403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804);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沪农科推字(2018)第4-14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农科创2017(A-03)]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29
期 号:3
起止页码:531-5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索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2种农田措施对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释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7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无肥空白(CK)、常规施肥(RT)、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缓释肥(S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索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SS作物产量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比RT显著提高11.6%和8.2%(水稻)、4.8%和3.6%(小麦),与RS无显著差异。相比RT,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与RS相比,SS处理提高了铵态氮含量。秸秆还田处理提升了真菌群落多样性,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SS与RS在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真菌群落多样性则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NMDS分析表明,施肥对于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55.61%),真菌群落结构则对秸秆还田响应更明显(26.94%)。与RT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细菌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提升了真菌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加强了土壤碳氮循环能力并抑制了病原菌。SS与RS相比,仅提升了真菌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缓释肥有助于维持或者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作物产量及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可以促进土壤碳氮循环。
关 键 词: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秸秆还田 缓释肥 高通量测序
分 类 号:S15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