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考虑坝后淤积的泥石流冲击拦挡坝动力响应研究  ( EI收录)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for Debris Flow Dam with Sedim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东坡[1] 瞿华南[1] 沈伟[2] 何思明[3]

WANG Dongpo;QU Huanan;SHEN Wei;HE Siming(State Key Lab.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of Technol.,Chengdu 610059,China;Dept.of Biological,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Univ.of Bologna,Bologna 40126,Italy;Key Lab.of Mountain Hazards and Surface Process,Chinese Academy of Sci.,Chengdu 610041,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2]博洛尼亚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科学系,博洛尼亚40126 [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工程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266);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2020JDJQ0044)。

年  份:2021

卷  号:53

期  号:2

起止页码: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MR、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5·12”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山体破碎,激发大量崩滑体堆积于坡面、沟道中,为震后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巨量松散固体物源,使得泥石流起动临界雨量大幅降低,爆发频率急剧增加,成为震后主要的次生灾害类型。在多期泥石流作用下,拦挡工程会部分或全部淤满,从而逐渐失去减灾能力。然而,关于坝后淤积体对泥石流拦挡坝减灾效果影响仍缺乏定量研究。为此,基于弱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采用德鲁克−普拉格模型(Drucker−Prager,DP)准则及Herschel−Bulkley−Papanastasiou(HBP)流变模型模拟泥石流与坝后淤积体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用该方法模拟了泥石流水槽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坝后淤积工况下红椿沟泥石流灾害的动力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空库工况下泥石流过坝速度减小率为31.6%,半库工况下过坝速度减小率为16.4%,满库工况下过坝速度减小率为6.5%,坝后淤积使拦挡坝削峰效应降低,显著降低其拦挡效果;同时坝后淤积改变泥石流冲击拦挡坝动力响应过程,空库工况下泥石流表现出触坝、爬高、淤积等过程,满库工况表现为泥石流夹带淤积体过坝过程。半库工况坝体底部所受到的冲击力峰值相比空库工况减小13.25%,满库工况坝体顶部受到的冲击力峰值是空库工况的1.75倍。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拦挡坝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关 键 词:泥石流 拦挡坝 坝后淤积  冲击动力过程  

分 类 号:P64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