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soybe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rn foothills of Daxing′Anl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AN Bo;WANG Xuejiao;SU Erhu;ZHAO Xiaoyu;LI Jinlong;CHEN Guangping;JIA Limin;LI Qiang(Hulun Bui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Hailar District 021008,China;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Hohhot 010031,China;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Arun Banner,Naji Town 162750,China;Morin Dawa Daur Autonomous Banne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Nierji Town 162850,China)
机构地区:[1]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海拉尔区021008 [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3]阿荣旗农牧业局,内蒙古那吉镇162750 [4]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尼尔基镇162850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2019GG338);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S03006,2020MS03094);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
年 份:2021
卷 号:49
期 号:1
起止页码:40-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目的】明确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最佳栽培模式,为该地区大豆密植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蒙豆1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9年设置大豆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垄上三行窄沟密植(65 cm垄上三行,RNC),垄三栽培(65 cm垄上双行,CK)3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分析大豆农艺性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进行投入产出核算,计算增效增收情况。【结果】各处理间大豆营养生长天数、生殖生长天数、生育期与主茎节数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底荚高度均表现为RNC>RBH>CK,有效分枝数表现为CK显著高于RNC、RBH处理(P<0.05)。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RBH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RNC、CK处理(P<0.05),RBH处理3年较CK分别增加了9.3%、7.0%、8.6%。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表现为RNC>RBH>CK,RNC处理叶面积指数增加效果最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表现为RBH>CK>RNC。百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表现为RBH>RNC>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2019年RBH处理大豆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增加最显著,较RNC、CK处理分别增加665.2、403.0 kg/hm^(2)。不同栽培模式收入情况表现为RBH>RNC>CK,RBH、RNC处理较CK平均增幅分别为18.00%、2.67%,平均增收1392.0、190.4元/hm^(2)。【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增产增效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栽培模式。
关 键 词:大豆 栽培模式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产量 经济效益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