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期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相关因素研究
Risk factors of liver cancer oc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receiving long-term nucleot(s)ide antiviral therap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Xie Ning;Huang Juanxiu;Yan Liumei(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ilin Medical College,Wuzhou 543002,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机构地区:[1]桂林医学院附属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543002 [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科
基 金:梧州市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902143)。
年 份:2021
卷 号:24
期 号:3
起止页码:423-4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长期接受核苷酸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7例,平均抗病毒治疗时间为(9.11±2.09)年。记录观察期内原发性肝癌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观察期内,本组4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57例(13.7)%;肝癌组在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 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大于20 IU/ml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肝癌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肝癌家族史(OR=1.568,95%CI为1.074~2.289,P=0.020)、长期饮酒史(OR=1.791,95%CI为1.227~2.615,P=0.003)、Child-Pugh C级(OR=1.598,95%CI为1.095~2.333,P=0.016)、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OR=1.476,95%CI为0.997~2.168,P=0.047)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未转阴(OR=1.480,95%CI为1.014~2.160,P=0.043)为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分级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仍大于20 IU/ml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选择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戒酒、改善肝功能状态可能减少肝癌的发生,值得认真对待。
关 键 词: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核苷(酸)类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512.62] R575.2[临床医学类] R735.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