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液流变与炎症因子IL-1β的调节作用    

Effect of Tibetan Medicine Baimai Therapy on Hemorheology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IL-1βin Ischemic Stroke Ra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丽娟[1] 张丹峰[1] 仁青加[2] 任小巧[3] 王明强[3]

ZHENG Lijuan;ZHANG Danfeng;REN Qingjia;REN Xiaoqiao;WANG Mingqiang(Henan Tuina Vocational College,Luoyang 471023,China;Institute of Tibetan Medicine,University of Tibetan Medicine,Lhasa 850000,China;Institute of Nation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2]西藏藏医药大学藏医药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高原科学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57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3902);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疫情项目(CG-ZH2020000516).

年  份:2021

卷  号:5

期  号:2

起止页码:90-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21_2022、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藏医白脉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及炎症因子(IL-1β)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脉疗法组,脑缺血1.5 h,各组分别再灌注1 d、3 d。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观察皮层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血液流变技术检测血液流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中与大脑皮层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β)的含量。结果:(1)HE染色表明白脉疗法组脑缺血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2)RTQ-PCR显示白脉疗法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术后1 d、3 d炎症因子低于模型组,并且1 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显示白脉疗法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术后1 d、3 d炎症因子低于模型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4)血液流变表明3 d白脉疗法能够降低脑缺血大鼠血液粘度。结论:白脉疗法能够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粘度与炎症因子水平,对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 键 词:白脉疗法  血液流变 炎症因子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 类 号:R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