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客流-用地”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类型识别与空间再平衡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Job-Housing Spatial Rebalancing Based on Passenger Flow and Land Use:Taking Chengdu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崔叙[1,2,3] 喻冰洁[1] 梁朋朋[1] 王琳[4] 张凌菲[5]

CUI Xu;YU Bingjie;LIANG Pengpeng;WANG Lin;ZHANG Lingfei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3]四川省教育厅 [4]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出  处:《现代城市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与邻接区协同规划及空间优化研究(514783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方法(51778530)。

年  份:2021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68-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节点,不同类型的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人流特征等均存在差异。利用成都市2018年POl数据、地铁刷卡数据、出行调查等数据,基于“客流行为-用地结构”视角,将人群行为和实体空间进行关联聚类,通过K-均值聚类对成都市136个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识别,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客流OD的通勤特征。结果表明:①“客流-用地”聚类方法分类结果为居住主导型、就业主导型、职住错位型等7类;②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呈圈层式线性分布特征,站点类型随着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居住型主要分布于城市二、三环外,而空间错位型站点主要分布在二环-三环之间,就业型集中分布在高新南及一环内;③站点客流OD表现出早晚高峰离心性,以及大跨区流动趋势,7种站点类型之间具有典型“居住-就业”通勤与非典型“错位-错位”通勤特征。基于站点类型与多尺度轨道通勤时空规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再平衡引导策略:基于空间类型互补的站点集群再平衡,基于失衡主体行为的公共资源再平衡,站点地区土地混合“量”与“质”再平衡。

关 键 词:客流-用地  空间错位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类型  再平衡

分 类 号:F2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