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岷江上游典型县域乡村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  ( EI收录)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using niche model for rural settlements in typical count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春艳[1] 张继飞[2]

Liu Chunyan;Zhang Jifei(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Guizhou Province,Guiyang 550006,China;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Chengdu 610041,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贵阳550006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2018YFD11001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93;42071200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8407)。

年  份:2021

卷  号:37

期  号:14

起止页码:266-2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乡村聚落用地适宜性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匹配程度,亦能为乡村聚落重构及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乡村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及生态位理论方法,以岷江上游典型县域理县为研究区,采用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土地利用现状等多源数据,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数理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首先判识了理县乡村聚落用地适宜性研究的最佳空间尺度,然后借鉴生态位适宜度测算模型,对理县乡村聚落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8个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对20种乡村聚落空间粒度的响应变化情况,综合8个景观指数的第一尺度域判识得到理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及适宜性研究的最佳空间尺度为60 m;2)在60 m最佳空间尺度下,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理县乡村聚落适宜性土地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58%,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东北部乡镇及杂谷脑河下游、317国道沿线;3)理县乡村聚落低度适宜区主要位于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地质灾害多发区,不适于人类长期生存发展;中度适宜区在自然资源、区位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潜力;高度适宜区在区位、经济、自然与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乡村发展功能较齐全,应作为乡村人口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中、高度适宜区是理县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支撑空间。

关 键 词:乡村 聚落 用地适宜性 最佳空间尺度  生态位模型  岷江上游

分 类 号:TU982.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