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土高原中部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 EI收录)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鑫[1,2] 向伟[3] 马小军[1] 范艳丽[1] 司炳成[1,4]

LIU Xin;XIANG Wei;MA Xiao-jun;FAN Yan-li;SI Bing-cheng;无(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Ministry of Education,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Institute of Surface-Earth System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Department of Soil Science,University of Saskatoon,SK S7N5A8,Canada)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2]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72 [3]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7 [4]萨斯喀彻温大学土壤学系,加拿大萨斯卡通市S7N5A8

出  处:《中国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17,4163086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2452017317)。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11

起止页码:5201-52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采集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57个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定性(Gibbs模型、Na端元和离子相关关系)和定量(正向演替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沿程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浅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为主,占40%.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自北向南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其中Cl^(-)浓度保持动态稳定,SO_(4)^(2-)、HCO_(3)^(-)、Mg^(2+)和Na^(+)浓度沿程增加,而NO_(3)^(-)、Ca^(2+)和K^(+)浓度沿程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是研究区地下水SO_(4)^(2-)重要来源,而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大气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对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3%、6%±13%和89%±13%.此外,下垫面因素改变、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地下水质量管理项目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地下水 控制因素  水文地球化学

分 类 号:X5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