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一项三维有限元分析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cement filling location o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叶林强[1] 卢国樑[2] 江晓兵[1] 李真[2] 翁汭[3] 梁德[1] 黄学成[4] 冯永洪[2]

Ye Linqiang;Lu Guoliang;Jiang Xiaobing;Li Zhen;Weng Rui;Liang De;Huang Xuecheng;Feng Yonghong(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 Province,China;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Donggu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Dongguan 523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 Province,China;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广东省广州市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脊柱骨科,广东省东莞市523000 [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405 [4]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出  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7024),项目负责人:叶林强;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2030),项目负责人:叶林强。

年  份:2022

卷  号:26

期  号:28

起止页码:4435-44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EM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当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填充位置包括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3种,尤其多见于椎体体积相对较大的腰椎。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对比这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差异。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方法:建立L_(1)-L_(5)节段骨质疏松性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_(3)椎体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分别模拟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共获得4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比较4组模型中L_(3)椎体最大米塞斯应力和骨折区域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在前屈加载条件下,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骨水泥填充后的L_(3)椎体最大米塞斯应力分别约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的18.31%,19.43%,28.31%,骨折区域最大位移分别约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的13.92%,16.49%,29.90%。说明与经皮椎体强化前相比,经皮椎体强化后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显著降低,前外侧骨水泥填充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和最大位移最小;在后伸、侧屈和旋转加载条件下可见类似结果;②结果发现,前外侧骨水泥填充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建议通过靶向穿刺置管、精准注射骨水泥技术首先保证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前外侧骨折区域的填充。

关 键 词: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骨水泥填充位置  三维有限元分析

分 类 号:R459.9] R318.08[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