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U FuYuan;WANG RuCheng;LIU XiaoChi;XIE L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3]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5500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802)项目联合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37
期 号:11
起止页码:3261-32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但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原地部分熔融而成。但自提出该地区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模式后,与这些花岗岩演化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铍和铌钽的矿化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如此,锂的成矿作用研究和资源寻找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期《岩石学报》报道的喜马拉雅中部琼嘉岗和热曲锂辉石伟晶岩及珠峰前进沟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的发现,充分说明喜马拉雅地区锂资源前景广阔,表明喜马拉雅有望在近期内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大型接替基地。根据目前的进展,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区内淡色花岗岩岩石学与岩石成因研究力度,厘定它们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与成矿潜力;(2)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和岩体开展接触变质与围岩蚀变研究,以寻找热液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3)加强高喜马拉雅地区藏南拆离系与花岗岩侵位关系的研究,以判断分异岩浆及成矿伟晶岩的赋存部位。近期应集中力量围绕普士拉一带的藏南拆离系、韧性变形的肉切村群地层和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以期在锂资源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关 键 词:稀有金属成矿 淡色花岗岩 藏南拆离系 喜马拉雅
分 类 号:P588.121] P618.6[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