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克己”与“克性”:中西对话、语言多样性与哲学翻译    

“Subduing One’s Self”and“Subduing One’s Nature”:Sino-Western Dialogue,Language Diversity,and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大为[1]

Pan Dawei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出  处:《哲学研究》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瘾’作为疾病:赛博格视角下的医学哲学研究”(编号19YJC720023);中山大学“三大”建设项目“照护为中心的医学哲学: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1

期  号:10

起止页码:55-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翻译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本文以明末清初"克己"概念的跨文化诠释为对象,从比较哲学角度分析哲学翻译中的思想交会的三个层次:语义对应、概念挪用和思想创造。分析表明,以"(人)性"为中心的儒家修身工夫和以"灵魂"为中心的基督宗教实践在观念和技术上有共同点,但两者间的界限并不因此消失。跨文化交流中的由浅入深次第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交流的结果影响重大。传统之下和传统之间的"人",而不是概念,才是跨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

关 键 词:比较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翻译  西学东渐 克己

分 类 号:B244.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