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运动模式下健康男性足底受力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皓[1] 张延海[2] 聂智超[2] 郭潘靖[2] 王多多[2] 庄逸[2] 吕杰[1,3,4]

机构地区:[1]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上海201318 [2]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3]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研究与安全评价中心,上海201318 [4]上海健康医学院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318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4096);上海健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E1-2602-21-201006-1)。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11

起止页码:1016-10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索不同运动模式下足底压力的受力特征,为步态识别和运动康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F-scan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采集10例健康男性裸足状态下不同运动模式(慢走、正常行走、奔跑、双脚跳跃、单脚跳跃)的足底受力数据,本研究均使用受试者的右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Excel 2010版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分析足底受到的垂直压力、足底压强峰值、足底压力分布区域以及压力中心轨迹等。结果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慢走、正常行走、奔跑时,运动速率越快则压力中心轨迹变化越快,正常行走和慢走所受垂直力为体重的1.6倍,而奔跑则达到了体重的6倍;双脚跳跃时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剧烈,单脚跳跃时的足底压强峰值最大。所有运动受力区域几乎都集中在足跟与前脚掌,脚趾中仅拇趾有明显受力。结论不同运动模式下,足底受力的各项指标均有各自的特征。奔跑运动时,足底所受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差异最为显著,足内侧至足外侧的COP轨迹变化较为平稳;单脚跳跃和双脚跳跃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波形均有一定的起伏,呈现出“M”型双峰,双脚跳跃时,足跟侧至足趾侧的COP轨迹变化剧烈,单脚跳跃足底压强峰值的平均值最大,这些特征可为步态识别和运动康复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足底受力  运动模式  速率 方式  特征  

分 类 号:G804.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