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笔谈:革命文物的内涵解绎、保护运用与传播传承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依[1] 刘曙光[2] 李耀申[3] 杜凡丁[4] 傅柒生[5] 傅慧婷[6] 吕宁[7] 刘禄山[8] 陈奕滨[9] 左冰[9] 叶蓉[10]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100034 [3]中国文物报社,北京100007 [4]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5]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福州350001 [6]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7]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191 [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9]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州510275 [10]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330006

出  处:《中国文化遗产》

基  金:广东省委宣传部“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课题资助

年  份:2021

期  号:6

起止页码:4-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革命文物作为一类特殊的遗产类型,因见证特定革命事件的发生,被赋予了强烈的民众情感、象征性的革命精神和特殊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资源调查、修缮保护、研究阐释、价值传播、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革命文物不仅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和基础要素。但也需要注意到,当前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中存在一些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例如"重纪念性、轻真实性",缺乏对革命旧址的历史价值研究和维修保护技术规范标准等等。由情感价值出发,对于革命旧址的修缮整理,应尽最大可能保存原貌和原生环境;对于革命文化的展示宣传,则应把纪念意义放在第一位,重在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从复兴传统文化和建构国家记忆的高度认识和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深层次记忆价值,已成为革命文物及红色遗产保护的重要视角。随着遗产保护进入新的时代,必将把中国特色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 键 词:革命文物 革命事件  革命旧址  红色遗产  情感价值 记忆价值  纪念性

分 类 号:K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