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国际河流冲突频度为何存在差异——基于22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What Influences the Frequency of Conflicts on International Rivers:A FSQCA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波汛[1] 张励[2,3]

WU Boxun;ZHANG Li(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Fudan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北京100091 [2]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上海200433 [3]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

出  处:《边界与海洋研究》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视阈下的水冲突新态势与中国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CGJ016);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澜湄合作机制下联合护航的升级发展路径与云南作用研究》(项目编号:JD2017YB08)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2

卷  号:7

期  号:1

起止页码:86-1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现有关于国际河流冲突的理论解释多集中于水霸权、国际机制缺失、环境资源稀缺等单因解释,而多因和复合理论解释仍未成为主流。文章据此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干流大坝数量、流域权力分配结构、流域管理条约或制度、第三方干预、历史或领土争端6个因素作为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条件,通过对22条国际河流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了三条解释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组合。其中,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和资源稀缺论在分析结果中都得到了验证,适用的案例包括多瑙河、两河流域、约旦河、印度河、尼罗河等流域。然而,在恒河、拉普拉塔河、格兰德河与科罗拉多河流域,霸权稳定论和国际机制论却遭到了挑战。在上述四条国际河流流域内,下游均存在权力优势国,同时也都建立了国际河流管理制度,但是水冲突仍然频发。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历史与领土争端、第三方干预模式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开发强度将对流域国家的权力运用与机制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

关 键 词: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国际河流 水冲突频度  流域权力分配结构  监管套利

分 类 号:TV213.4] D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