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种质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Fruit Characters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Low Thermal Valley Area of Guizho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露[1] 高超[1] 廖德胜[2] 龙莉[1] 仇杰[1] 王彪[1] 郭之燕[1] 周运超[1]

YANG Lu;GAO Chao;LIAO De-sheng;LONG Li;QIU Jie;WANG Biao;GUO Zhi-yan;ZHOU Yun-chao(Research Center for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Mountain Tree Breeding of Guizhou Province/College of Forestr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Guizhou Southwest Karst Reg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Xingyi 562400)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州省高原山地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2]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兴义562400

出  处:《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基  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1Y057号,黔科合服企[2020]4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331,31800516);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8]097);贵州大学培育项目(贵大培育[2019]35号);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7]41号)。

年  份:2022

卷  号:23

期  号:2

起止页码:430-4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比研究贵州低热河谷区77份油茶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筛选获得综合表现优良的油茶优异种质,以期为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分析77份油茶种质成熟果实的15个主要性状(单果重、横径、纵径、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出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降维处理,将油茶果实的15个主要性状简化为4组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主成分1特征值最大,为5.13,贡献率最高,为34.19%,主要代表种仁含油率;主成分2的贡献率20.17%,主要代表单果重;主成分3的贡献率15.51%,主要代表了干出仁率,主成分4,贡献率8.35%,主要代表鲜出籽率。加权求和法合成主成分,最终建立综合评价函数,获得每优株的综合得分,最后排名并筛选。15个性状中单果重、鲜出籽率、干出籽率三者均为高度变异,棕榈烯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的变异系数≤0.35%,变异程度极低。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与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顺-11-二十碳烯酸之外,脂肪酸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提取出了特征值>1的主成分4个,筛选出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优株,排名依次为:QC-8>QC-58>QC-21>QC-34>QC-32>QC-62>QC-30>QC-61>QC-59>QC-28。贵州低热河谷区77份油茶种质在单果重、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方面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果皮厚度和除亚油酸之外的其余脂肪酸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贵州低热河谷区油茶的干出籽率和种仁含油率与除油酸之外的不饱和脂肪酸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QC-8、QC-58和QC-21号优株综合表现最佳,可作为下一步品种选育的候选资源。

关 键 词:油茶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评价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S79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